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游海诗 远古 · 宁封子
 押鱼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十真记》曰:宁先生者,古之神仙。在黄帝之前,尝游昆丘之外。有沙之地,去中都万里,其沙如细尘,风吹成雾泛,泛而起有石。蓝之花轻而坚韧,千年一开,随风霏霏。名曰青蓝花。又有鱼鳖龙蛇飞于尘雾中,先生尝游其地。食飞鱼而死卧沙百馀年。蹶然而起,形容复故,乃作游海诗,按《刘向列仙传》有宁封子黄帝时人。
青蓝灼灼千载舒,百龄暂死食飞鱼。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神仙部
庆陈梅轩御史 明 · 韩雍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鸾书飞舞下天阍,光射东吴孝义门。
七品一官封子职,十年两世拜皇恩。
湖山草木增新彩,乡里衣冠庆达尊。
我有深情不能预,海天空望白云屯。
游仙诗十首 其三 东晋 · 庾阐
 押词韵第十五部
邛疏练石髓,赤松漱水玉。
凭烟眇封子,流浪挥玄俗
崆峒临北户,昆吾眇南陆。
层霄紫芝,潜涧泛丹菊
昆仑涌五河,八流萦地轴(同上)
游仙诗十首 其六 东晋 · 庾阐
六言诗 押先韵
赤松(《类聚》作霞雾。)乘烟。封子练骨凌仙。
(《类聚》作沧。)漱水玉心玄。故能灵化自然(同上)
广黄帝本行记 唐 · 王瓘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八
黄帝以天下既理。
物用具备。
乃寻真访隐。
问道求仙。
冀获长生久视。
所谓先理代而登仙者也。
时有宁封子陶正
有神人过。
为其掌火。
能出入五色烟。
久则以教封子
封子积火自烧。
随烟气上下。
一旦飞去。
往流沙。
食飞鱼。
暂死二百年更生。
黄帝师其道。
封子游于沙。
使风后负书。
常伯剑。
旦往洹沙。
夕归蒲晋。
行万里而一息。
洹流如沙尘。
足践则陷。
其深不测。
大风吹沙如雾。
雾中多神龙鱼鳖。
皆能飞翔。
有石蓝青色。
坚而甚轻。
从风靡靡。
覆于流沙之上。
一茎百叶。
千年一花。
宁封子游海诗曰。
青蓝灼烁千载舒。
百龄暂死食飞鱼。
务光子。
身长八尺七寸。
神仙者也。
赤将子舆者。
不食五谷。
啖百草花长年。
容成公
善补导之术。
守生养气。
谷神不死。
能使白发复黑。
齿落复生。
帝慕其道。
乃造五城十二楼
以俟神人。
即访道游华山首山
东之泰山
时致怪物。
而与神会通。
接神人于蓬莱。
迥乃接万灵于明庭京兆伸山寒门甘泉谷口
黄帝于是祭天圜丘
将求至道。
即师事九元子
地皇元年正月上寅日。
斋于首山
复周游以访其道。
将见大隗具茨之山。
方明为御。
昌寓骖乘。
张若謵㢋前导。
阍滑稽后从。
襄城之野。
七圣皆迷。
遇牧马童子。
问途焉。
若知具茨之山乎。
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
曰然。
黄帝曰。
异哉小童。
非独知具茨之山。
又知大隗之所存乎。
请问为天下。
小童曰。
夫为天下者。
亦若是而已矣。
又奚事焉。
余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
余适有瞀病。
有长者教余曰。
尔乘日之车。
而游于襄城之野。
今余病少痊。
余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
夫为天下者。
亦若此而已矣。
又奚事焉。
帝曰。
夫为天下。
诚非吾子之事。
虽然。
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
黄帝又问。
小童曰。
夫为天下者。
亦奚以异乎牧马哉。
亦去其害马而已。
帝再拜稽首。
天师而退。
帝曾省天皇真一之经。
而不解三一真气之要。
是以周流四方。
求其释解。
乃至圜丘之上。
其国有不死之树。
食其实与叶。
人皆不死。
丹峦之泉。
饮之长生。
有巨蛇害人。
帝以雄黄逐之。
留一时而返。
帝令三子习服之。
皆寿三百岁。
东到青邱。
见紫府先生
登于风山。
受三皇内文天文大字。
以敕召万神。
役使偫灵。
南到五芝元涧。
登元陇荫建木观。
百灵所登降。
采若乾之
饮丹峦之水。
西见中黄子
受九茹之方位。
北到鸿堤。
具茨
大隗黄盖童子。
受神仙图十二卷。
稽山
陟黄屋。
开石函。
发玉笈。
得金鼎九丹之经。
复授九转之诀于元女。
南至江。
登熊湘。
天台
受金液神丹之方。
广成子有道。
在空同山。
见之曰。
闻吾子达于至道。
敢问至道之精。
吾欲取天地之精。
以佐五谷。
以养人民。
吾又欲官阴阳。
以遂偫生。
为之柰何。
广成子曰。
汝欲问者。
物之质也。
汝欲官者。
物之残也。
自汝理天下。
云气不待族而雨。
草木不待黄而落。
日月之光。
益以荒矣。
汝佞人之心剪剪者。
奚足以语至道哉。
黄帝退。
捐天下。
筑特室。
白茅
閒居三月
复往邀之。
广成子南首而卧。
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
再拜稽首而问曰。
闻吾子达于至道。
敢问治身。
柰何可以长久。
广成子蹶然而起曰。
善哉问乎。
吾语汝
至道之精。
窈窈冥冥。
至道之极。
昏昏默默。
必静必清。
无劳汝形。
无摇汝精。
乃可长生。
目无所见。
耳无所闻。
心无所知。
神将守形。
乃可长生。
慎汝内。
闭汝外。
多知为败。
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
至彼至阳之原也。
我为汝入于杳冥之门矣。
至彼至阴之原也。
天地有官。
阴阳有藏。
慎守汝身。
物将自壮。
我守其一。
以处其和。
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
吾形未尝衰也。
黄帝再拜稽首曰。
广成子之谓天矣。
广成子又曰。
彼其物无穷。
而人皆以为终。
彼其物无测。
而人皆以为极。
得我道者
上为皇而下为王。
失吾道者
上见光而下为土。
今夫百昌。
皆生于土。
而反于土。
故将与汝入无穷之门。
以游无极之野。
我与日月参光。
与天地为常。
当我缗乎。
远我昏乎。
人其尽死。
而我独存乎。
黄帝得道之要。
复周游四海。
车辙马迹。
丹井遗书。
往往而有。
越元阙。
见中黄丈人。
云台
青城天国之都。
宁先生
受龙蹻之经。
筑坛于山上。
宁先生五岳丈人
使岳神一月再朝。
岳神洒六时之泉。
以代晷漏。
帝问先生真一之道。
先生曰。
吾得道。
始仙耳。
非是三皇天真之官。
实不解此真一之文。
近皇人为扶桑君所使。
峨嵋山仙官。
今犹未去。
可往问之。
帝乃到峨嵋之山。
清斋三月
得与皇人相见。
皇人者。
不知何世人也。
身长九尺。
元毛被体。
长皆尺馀。
发才长数寸。
其居乃在北山绝岩之下。
中以苍玉为屋。
黄金为床。
然千和之香。
侍者皆众仙玉女。
座宾三人。
皆称太清仙王。
方见皇人。
饮以丹华之英。
漱以玉井之浆。
黄帝匍匐既至。
再拜稽首而立。
请问长生之道。
皇人曰。
子既官四海。
复欲不死。
不亦贪乎。
帝曰。
万兆无主。
则相陵暴。
今为制法。
足以传后。
私心好道。
远涉四海。
幸遇道君。
愿垂哀告。
窃见真人食精之经。
徒省其文而弗综其意。
挹其辞而不释其事。
乞得教诲。
皇人大惊。
良久乃答曰。
汝安得闻见。
此乃金箓之首篇。
上天之灵符。
太上之宝文矣。
白日升天
飞步虚空。
身生水火。
变化无常。
此天仙之真。
惟有龙胎金液。
九转之丹。
守形绝粒。
辟除万邪。
役使鬼神。
长生久视。
乃血脉流宣。
肠化为筋。
百灾不能伤。
延期至亿千。
则惟有真一。
食五牙之文。
此二事。
但使南斗君领录。
参于太常楗籥。
自非仙人。
四千年一出。
约皆不得背科而妄泄也。
西王母秘此书于五城之内。
其外卫备有仙楼十二。
藏以紫玉之匮。
刻以黄金之札。
封以丹芝光华。
印以太上中章。
其无仙籍者。
不得闻知也。
子未可听天音于地耳矣。
便可去也。
帝答曰。
昔已受神丹于元女。
惟未受五牙食真之经。
今运会得见道君。
既不以授生道。
是臣相命不得度世耳。
因叩头流血。
唯乞悯济。
太清三仙王复悯助之曰。
此子先世有功德及鸟兽。
故芳气之流。
光于帝位。
何为隐其真牙之经乎。
可教而成之也。
皇人命帝坐而告之曰。
汝向所道之经。
上天之气。
归于一身。
一身分明。
了可长存耳。
夫人有生之最灵也。
不能自守其神而却众恶。
若知之者。
不求佑于天。
止于其身则足矣。
且一身犹一国也。
胸腹之位犹宫室也。
四肢之列犹郊境也。
骨节之分犹百官也。
神犹君也。
血犹臣也。
气犹民也。
故知理身则知理国。
爱其民所以安其国。
吝其气所以全其身。
民散则国亡。
气竭则身死。
亡者不可存。
死者不可生。
所以至人消未起之患。
理未病之疾。
坚守之于无事之前。
不追之于既逝之后。
民难养而易散。
气难保而易失。
审威德所以固其理。
割嗜欲所以其真。
然后真一存焉。
三一守焉。
泥丸绛宫丹田。
三一之宅也。
子勤守之。
万毒不伤。
华池
食五牙。
便为真仙矣。
吾受此经于九天真王
今以相付。
存之于口。
名曰朱鸟之丹。
取之于身。
名曰真一。
勤乎秘哉。
大有旨曰。
五谷为刳命之凿。
五牙为长生之根也。
帝受道毕。
东过庐山
署九天使者。
秩次青城丈人
御史
主总仙官之籍。
为五岳之监司也。
帝又封灊山君为九天司命
主生死之录。
复以四岳皆有佐命之山。
南岳孤峙无辅。
乃章祠三天太上道君。
霍山为南岳储君
灊山南岳之副。
以贰其政。
以辅佐之。
乃写九州山川百物之形。
又作五岳之图。
用传于世。
帝鍊石于缙云
缙云之瑞。
缙云之堂。
丹邱存焉。
帝藏兵法胜负之图六甲阴阳之书于苗
帝又合符瑞于釜山。
奉事太乙元君
受易形变化。
藏于空同之岩。
帝考推步之术于泰山力牧
著体诊之诀于岐伯雷公。
讲气候于风后。
穷律度于容成
救残伤缀金冶之事。
毕该秘要。
穷究道真。
传阴符。
则内合天机。
外合人事。
理天下。
南洎交阯
北至幽陵。
西极流沙。
东界蟠桃
帝曰。
吾闻在宥天下。
不闻理于天下。
我劳天下久矣。
息驾元圃。
以反余真也。
修封禅礼毕。
乃采首山之铜。
铸鼎象物。
鼎成。
以象太一于雍州
其鼎知吉知凶。
知存知亡。
能轻能重。
能息能行。
不灼而沸。
不汲而盈。
自生五味。
真神鼎也。
遂鍊九鼎之丹。
服之以丹法。
传于元子
重盟而付之。
丹经藏于九疑之东委羽之
承以文玉
覆以磐石。
金简玉字刻其文。
帝又以灵宝五符真文金简书之。
一通藏于钟山
一通藏宛委
帝所铸剑镜鼎器。
皆以天文古字题铭其上。
或有秘谶之词焉。
时薰风至。
神人集。
厌代之志。
留冠佩剑舄于鼎湖极峻处昆台
立馆于其下。
马师皇者。
善医马。
通神明。
忽有龙下于庭。
张口闭目。
师皇视之。
此龙有病。
乃引针以针龙口中。
以牛乳煎甘草灌之。
龙病即愈。
师皇乘龙而去。
黄帝闻之。
自择以戊午日升天。
果有黄龙垂胡髯迎帝。
帝乘龙登天。
无为子及臣僚升天者七十二人。
其小臣不得上者。
攀断龙髯。
及堕帝弓。
小臣抱弓而号。
因曰乌号弓。
万姓仰天而呼。
因名其地为皇天原。
亦名鼎湖
其后有臣左彻
削木为黄帝像。
率诸侯而朝奉之。
臣僚追慕。
取几杖立庙而祭之。
取衣冠置墓而守之。
于是有乔山之冢。
黄帝曾游处。
皆有祠焉。
五百年后。
乔山墓崩。
空室。
惟剑与赤舄在。
一旦亦失去。
黄帝居代总二百一十年。
在位一百年。
升天为太乙君。
又为轩辕之星。
备黄龙之体。
在南宫之中。
后代享之。
列为五帝。
居中配天。
黄帝土德。
中央之位。
兼总四方也。
以镇星为子。
上配五老。
下配五帝。
黄帝之子昌意
弱水
昌意之弟少昊
帝妃女节所生也。
帝之女溺于东海
化为鸟。
名曰精卫。
常衔西山木石。
以堙东海焉。
少昊名挚
字青阳
即帝位。
号金天氏
黄帝之子也。
颛顼高阳氏
黄帝之孙也。
有圣德。
在位七十八年。
九十八岁。
母蜀氏。
商邱濮阳
禺强。
黄帝之允。
颛顼之子。
颛顼俱得道。
颛顼为元冥。
禺强为北方水神。
帝喾高辛氏
黄帝之孙。
帝生而神灵。
自言其名。
偃师
在位七十年。
一百五岁。
帝尧陶唐氏
黄帝元孙。
姓伊祁
名放勋
兴于定陶
唐侯为帝。
都于平阳
在位九十八年。
年一百八十八岁。
帝舜有虞氏
姓姚名重华
黄帝八代孙。
蒲坂
年百岁得道。
登遐于九疑
夏禹号夏后氏
黄帝元孙。
姓姒名文命
殷汤。
黄帝十七代孙。
黄帝子孙。
各得姓于事
帝吹律定姓者十二。
少昊有子姓曼。
颛顼姓姬
姓伊祁
姓姚
姓姒
姓子
又张邓轩路黄寇朱郦白薛虔资伊祁申屠黄公托跋。
黄帝有子各封一国
总三十三氏。
黄帝之后。
子孙相承。
凡一千二百五十年。
黄帝己酉岁
至今大唐广明二年辛丑岁
计三千四百七十二年矣。
列仙传赞 其二 宁封子 晋 · 郭元祖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全晋文
奇矣封子,妙禀自然。
铄质洪炉,畅气五烟。
遗骨灰烬,寄坟宁山。
人睹其迹,恶识其元。
商丘 盛唐 · 储光羲
 押尤韵
河水日夜流,客心多殷忧。
维梢历宋国,结缆登商丘
汉皇封子弟,周室命诸侯。
摇摇世祀怨(一作远),伤古复兼秋。
鸣鸿念极浦,征旅慕前俦
太息梁王,时非牧马游。
新乐府 城盐州 美圣谟而诮边将也贞元壬申岁,特诏城之。)809年 唐 · 白居易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盐州,城盐州,城在五原原上头。
蕃东节度钵阐布,忽见新城当要路。
金鸟飞传赞普闻,建牙传箭集群臣。
君臣赪面有忧色,皆言勿谓唐无人。
自筑盐州十馀载,左衽毡裘不犯塞。
昼牧牛羊夜捉生,长去新城百里外。
诸边急警劳戍人,唯此一道无烟尘。
灵夏潜安谁复辨,秦原闇通何处见。
鄜州驿路好马来,长安药肆黄蓍贱。
盐州盐州未城天子忧。
德宗按图自定计,非关将略与庙谋。
吾闻高宗中宗世,北虏猖狂最难制。
韩公创筑受降城,三城鼎峙屯汉兵。
东西亘绝数千里,耳冷不闻胡马声。
如今边将非无策,心笑韩公筑城壁
相看养寇为身谋,各握强兵固恩泽。
愿分今日边将恩,褒赠韩公封子孙。
谁能将此盐州曲,翻作歌词闻至尊。
滕王阁 元末明初 · 郭奎
 押庚韵
西南有高阁,下瞰沧江清。
飞闼百馀尺,复道周西楹。
白日一何丽,照耀丹青明。
借问谁所为,云是滕王婴。
壮哉大唐业,封子临斯城。
佩玉杂鸣銮,物换星亦更。
胜地罕常见,贤者垂令名。
昔闻华子鱼,杕策迎兵。
英雄各适用,鼎足形遂成。
相公布文德,复此嘉会并。
群才若云集,颂以讴歌声。
阳春不为乐,万物争光荣。
登高瞩旷世,临流忘濯缨。
再拜述短辞,柱石齐天倾。
汉口竹枝词 其四 时令 清 · 叶调元
 押先韵 出处:汉口竹枝词卷二
奴婢开门打一千,大红封子赏银钱。
空心火腿真难吃,发得财来再拜年。
按:打千俗谓之“卖火腿”亦曰“夹剪”。
念五日大雾 明末清初 · 倪元璐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倪文贞诗集卷上
幸能吞卯酒,马上任纷披。
步幛石崇胜,流烟封子随。
糊涂争大小,视听入希夷。
果是公超作,轩皇岂不知。
泊园过谈写示近诗和韵二首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海日楼诗卷八
薄雨才苏病骨孱,春浮树下一开颜。
梦华录数前生去,阳燄光成大智閒。
封子偶寻青李帖,藏舟须买沃洲山。
知君空洞情无寄,懒向蜗墙问触蛮。
重修周公 北宋 · 王严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五七、雍正《陕西通志》卷八九、乾隆《重修凤翔府志》卷一○
元祐元年春三月,皇帝嗣位,肆大眚以新天下。
诏书之下郡县者有曰:「前世圣帝明王、忠贤哲义,有大功利及物,列于祀典,其陵寝庙貌废缺不完者,悉令葺治,所以竭虔妥灵,格于上下,稽若古训,敦厚风俗」。
其意甚美。
当是之时,有司固当增置,然制度狭陋,草率苟完,不足以奉承朝廷尊大先古圣贤之意。
陕西转运使游公,元祐六年按行西路,饬官吏,畀财用,大为营建,凡一百一十间。
又因其泉流,导之者为畎浍,潴之者为池沼,植之者为园林,培之者为亭榭。
森布概列,落落如画图间,使人喜游而肆观焉。
至其庙貌尊严,殿庑华焕,左右仗卫,塑画罗列,剑戟森然,䌽绘光耀,竦动耳目。
而圣象巍然居其上,髣髴如见当时坐明堂,被衮衣,抱幼君以朝诸侯,四方万里海隅之君奔走俯伏听命,莫敢后时,制礼作乐,七年而致太平,以成周家卜年卜世之久。
呜呼盛哉,此亦天下之壮观也!
惟周公盛德大业具见于《诗》、《书》,而法度文物载在《周礼》,及其行事之绪馀,往往论辨发于史传、诸子百家之书。
仲尼又以其微意于《春秋》,以深究礼法之弊,此固非浅见謏闻所可道也。
因拾其已传之迹,而系之以赋曰:
奥惟有周,肇自履帝。
后稷不窋,忧勤积累。
公刘基理,釐尔士女。
太王避敌,从者如市,躬仁蹈义,以迨王季
文王作则,德与民庇,小心翼翼,天下有二。
武拯涂炭,昧爽甲子,太白授首,商纣妲己
梯航四海,车书一轨。
天作元辅,曰旦翊世。
文王之子,武王之弟。
武疾未瘳,公告天地,植璧秉圭,请代以死。
至忠竭诚,则始见于金滕;
受遗托孤,则恭承乎玉几。
爰畀顾命,乃摄宝位,冢宰作诰,百官总己。
于是辅导幼主,笞挞伯禽,坐明堂,冠冕旒,抚四方,朝诸侯,吐餔握发,制礼作乐。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洛邑,均道里。
设官职,列朝士
序同异,封子弟。
建磐石之固,宅维城之利。
五侯九伯,犬牙相制。
扬文武之烈光,率祖宗之大缔,监二代之文物,揭万世之典礼。
噫嘻!
我直如矢,我道如砥。
变生于独,惑出于似,君子既诚,小人乃毁。
贝锦萋斐,箕舌哆侈。
近则成王不知,召公弗喜;
远则四国横议,曰公不利。
据手瘏口,跋胡疐尾。
群轻折轴,积毁销骨
青蝇上璧,点白为黑。
众口铄金,呀吻利喙。
鸮无好音,车有载鬼。
蜂气豺目,蛟涎虎噬。
公于是时,了不芥蒂。
是用居东以伐,作诗以遗。
不顾小忿,断以大义。
诛殛谗乱,表暴仁智。
罪人斯得,神告以异,大风偃拔,开悟主意。
群公尽弁,乃启金匮,曰公勤劳,训我孺稚。
衮衣告归,天地荐祉,岁则大熟,禾则尽起。
摄政七岁,明辟复子。
启封七百,土宇世嗣。
老于京师备道全美。
巍巍乎高哉远哉兮,宣德音以不瑕,皭然不滓。
丰功盛烈与日月而齐光兮,烜赫晃耀乎垂千百祀。
鲁侯受命,祭以天子。
血食万世,流泽千纪。
荣华至今,歌颂不已。
汉唐而降,土木其峙。
想望风采,恍惚梦寐。
载在祀典,庙貌簠簋。
岐之阳,在水之溪,面终南兮俯清渭。
瞻睟容兮望遗趾,睥睨爽垲兮髣髴英气。
殿沉沉兮穹窿,神其来哉兮昂昂颙颙。
层垣落日兮古木号风,停流澄碧兮晴影涵空。
丹楹剥月兮绘壁嘘龙,繁云翳翳兮暑雨濛濛。
遗波馀泽兮几千百年,滥而为泉兮汇而为渊,酾而为渠兮霈而为川。
锸云渠雨,溉我甫田。
沃壤万亩,溯洄千里。
契理乱,鉴臧否。
或通或塞,或涸或沸。
守令得其人则决,不得其人则止。
岁在阏逢,漈辟可历。
肆沕潏以曼衍,极舒徐以逶迤。
兰泽勃以滂湃,晷潎洌其栉比。
灂堆埼,激霄坠。
宗磈砢,瀵泜沚。
沦湄浒,漪靡纾。
汹汹洞洞,瀹瀹泚泚。
苍崖峨峨兮,白石齿齿。
若乃支分派引,旁午错出,涤阛阓,瀺井里,浸淫逆折乎兰若之圃,汗漫溥博乎弦歌之地。
濡鳞翼于将剿,苏根荄于既残。
惟馀闰之所浃,无一物而不被。
至于风亭月榭,层楼观阁,流珠漱玉,清声爽韵。
洋洋乎方池曲江孤屿绝岛,沐浴长养乎春阳而秋艾。
天波空鳞,云山倒影,凉飔兮皱轻碧,急雨兮敛新霁。
皓月沉素,馀霞弄绮。
雁落兮修涟生,鱼吹兮圆晕起。
沙堤兮蓼岸,花妍兮草媚。
客有乘范蠡之舟,横桓伊之笛,延驰影以纶钩,汎凄飙而脍鲤。
抹毫而吟,挈榼而醉,不事王侯,屣弃名利。
而深入乎烟霞之际,以索于形骸之外,养乎中和之气。
此智者之所乐而不可胜记。
夫是之谓周公之水。
辞曰:我思古人兮永想风声,徘徊明廷兮瞻仰仪刑。
野人何知兮桂酒芬馨,禳除凶灾兮祈请冥灵。
岁时丰乐兮吏治不惊,奉法循度兮天王圣明。
我思古人兮姬公、孔子,忽乎其有见兮,邈乎其不可致。
如有用我者兮,期月而已。
将以敬天之命,垂于无穷,诣于极治兮,请俟周礼。
失题 其四 明末清初 · 陈子升
 押词韵第十一部
阳虎善为富,多金致贤声。
诸侯敦币聘,都人望弓旌。
遂使里中儿,效尤转相倾。
俄闻怀璧夫,无罪干国刑。
乃知金踊跃,于人无定形。
不为庙中牺,必为粪上英。
寄言素封子,努力崇虚名。
清平乐 其二 前溪四首 当代 · 卢青山
 出处:卷八[一九九三年]
黄花清瘦,对我真佳友。
随意山中开与朽,愧我人中丧狗。

“功名封子以侯,帛财汗子之牛:我欲与君相易”?
黄花风里摇头。